都说部队是座大学校,我感觉六连就是军中的清华、北大。我刚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六连任职时,军事基础课目相对较弱。战士们好意地提醒我,“排长,在六连,不管学士硕士还是博士,都要先当好战士”,并给我开出一系列当好“战士”的“硬杠杠”。没想到六连的战士对干部如此“挑剔”,一时间,我满脑子都是差距,总想藏起来,躲避战士的“挑剔”,甚至萌发了换个连队、换个环境的想法。
就在这时,连队把荣誉室讲解员的任务交给了我。起初,荣誉室成了我“逃避”的场所。为了不让战士们看到自己更多的“短板”,每次考核,我都以熟悉连史为由躲进荣誉室。但每躲一次,我仿佛就多当了一回“逃兵”。在连队荣誉室里,每次面对“小尖山16勇士”照片,面对“硬骨头战士”皮光耀为练投弹拉断的6根铁链……我感到,一双双“硬骨头战士”的眼睛,似乎在责备我,又好像在鼓励我。
进了六连的门,就是六连的人,就得长出一身硬骨头。我决心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做一个真正的“硬骨头战士”。我给自己进行了一次人生“归零”,从当小学生开始,请班长单个教练队列动作,请训练尖子给自己的体能“开小灶”,向技术骨干请教装备知识……经过一段时间“补课”,我身上的书生气少了,兵味浓了。5公里越野,跑到了队伍前头;
在六连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硬骨头精神”已融入我的血脉,刻进我的骨子里,像一种基因,永远也洗不掉。我坚信,有“硬骨头精神”的激励,我人生的每一次迈步都将稳健、铿锵!
相关链接:
责编:温汉卿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