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劲风呼啸,酷热难耐。8月10日,笔者搭乘新疆军区某通信团新型野战通信指挥枢纽车,零距离接触该团组织的实战背景下前沿通信指挥所开设演练。
中午时分,太阳喷出的火焰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地表平均温度高达40℃。15时10分,一阵紧急集合哨音响起。“据通报,A地突遭‘敌’袭击。上级命令我们尽快在事发地域实施有效通信指挥与联络。”团长令狐亚军迅速下达作战任务。
“出发!”令狐团长一声令下,官兵们迅速冲进一辆迷彩战车。笔者未加思索,紧跟着登上战车,亲身体验新装备。
20分钟后,通信指挥枢纽车抵达指定地域。官兵们迅速分成两组,一组搭建钢架、组合构件,一组进行伪装防护。车上,参谋人员利用10余种新型便携式车载通信装备,迅速进行通信开设任务。
不到半小时,一个隐蔽在伪装丛林下的前沿通信指挥所,神奇地构筑在茫茫戈壁大漠上。瞬间,电脑、人脑有机结合,有线、无线合力传输,一道道作战指令快速通过“神经中枢”传递到各作战单元。
笔者走进通信指挥室,正前方悬挂的一张投影屏幕格外显眼,各作战单元通信情况、要素信息一览无遗,工作台上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电话机,后方左右两边各有1个立式铁皮物品柜,摆放着作战指挥器材和生活用品;轻摁遥控器,一个可折叠的钢制方桌在车厢中央展开,作训参谋迅速将地图平铺在桌上;几名通信兵端坐在便携式通信装备和电脑旁,快速准确地传输作战指令。
参谋长孙永东介绍说,“这个‘新家伙’,就是我团自行研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某新型野战通信指挥枢纽车。别看它外观跟一般厢式车辆无异,但它不仅集有线、无线、数据、散射和传真通信于一体,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神经中枢’开设速度慢、效率低、耗时长、耗人多的难题,多次在上级组织的作战演练中立下赫赫战功。”
突然,一阵杂乱刺耳的电波声响起。“不好,情况有变……”孙参谋长话音未落,对讲机里传来导调组命令:“你部遭‘敌’强电磁干扰和立体火力毁伤!”上级导调部设置的复杂电磁环境似乎要把战士们逼向绝境。此时,时间指向16时08分。
“迅速转移,在B地占领阵地后立即启动通信预案,运用隐蔽网保障通信指挥畅通。”令狐团长话音刚落,迷彩战车已全速向指定地域疾驰而去。
穿越炮火封锁区,通过染毒地带,冲破“敌”变幻莫测的重重复杂电磁环境封锁……16时30分,迷彩战车到达指定地域,“神经中枢”的一张张“天网”犹如天女散花,又在茫茫戈壁大漠上空建起,一道道作战命令又在“天网”中交织穿梭,迅速发送到前沿阵地……此次演练,“神经中枢”先后在5处陌生地域开设。
据令狐亚军团长介绍,过去在野外构建通信指挥平台,要搭建帐篷、搬卸桌椅、支挂图板、架设器材等,而且机动性差,通信指挥手段落后。更要命的是,帐篷不具备防风防沙防水防晒和保温、屏蔽功能,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可如今的“神经中枢”由一辆迷彩战车组成,既是通信指挥员的“移动指挥所”,又是参谋人员的“作业室”,还是“小型综合通信终端车”。而且,车厢里装备了热水器、空调和物品柜等生活设施,便于在环境复杂、艰苦地域展开作业。团政委杨弘宇说:“新型野战通信指挥枢纽车研制成功后,‘中军帐’开设撤收速度和通信效率比以往提高了3倍,大大提高了团队野战通信指挥能力。”
“砰!砰!”18时10分,随着两颗绿色信号弹升空,演练结束,空旷浩瀚的茫茫戈壁大漠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李辂韬 刘德贵)
相关链接:
责编:王旭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