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对地突击
据报道,在合练阶段,俄方出动了一个摩步营和一个空降突击连,而中方出动了全部参演部队。合练时,中俄两军除了不打实弹,演练内容与演习完全一致,重点演练“联合封控、立体突破、机动歼敌、纵深围剿”等四个课目,非常讲究章法。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韩旭东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联合封控”和“立体突破”表明,此次演练在参与力量和作战空间上凸显了空地结合;而“机动歼敌”从行动方式上讲是以空中打击力量为主;“纵深围剿”则是指在作战顺序上,采取先攻前沿再拿指挥所的策略。
在前三个课目中,空对地突击是一个重要环节。据了解,在实兵演练中,中方空军战斗群将与俄空军战斗群一起,完成对地面“恐怖分子”的精确打击任务,为军演后续阶段的纵深围剿扫清道路。为完成这一重要课目的实施,参演的中方空军战斗群加大了训练难度和强度。对此,韩旭东教授评论道,在对付恐怖势力方面,成功实施突袭首先取决于空对地的突然袭击,空中力量在执行任务时,机动反应速度要越快越好,对敌越隐蔽越好。这就对中俄的武装直升机以及大型运输机的机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现实要求。
而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则分析,尽管联合军演加入诸多空地协同作战的新元素,但从演习内容安排上看,依然有俄军当年进行“特种战争”的作风,即以绝对优势的常规军力对集团性恐怖武装予以“猎歼”,空降兵、直升机、装甲兵是作战中最重要的“三要素”。他说:“实际上,中俄两军在演习中竞技的关键,就是看这三个兵种表现高低。空降兵是俄罗斯武装力量的骄傲,而中国空降兵传统上是俄罗斯人的学生,他们在演习中联袂演出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西方对中俄精锐快反部队实力的评价。”
至于装备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依就近原则,从各自的沈阳军区和远东军区抽调,但双方在不同武器上的调配却引起各方极大兴趣。比较双方装备,中国是地面装备精锐尽出,而俄罗斯空中装备占优。
远东军区陆军是俄罗斯率先部署T-90S主战坦克的单位,迄今至少有5个坦克营获得换装,而且多数就部署在中俄边界,然而俄军却退而求其次,将T-80坦克送到演习场。相比之下,中方沈阳军区将战斗力最强的99式主战坦克和配备30毫米机炮炮塔的新86步兵战车推出。不过,中方此次派出的空军部队似乎略逊一筹,从相关报道可以看出,俄远东军区的苏-27S、苏-24等第三代战机均投入操演,而中方则只有歼-8、飞豹等战斗机参加。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中国试图突出国产装备的思路所致,况且歼-8就是东北本地生产,补给和后勤保障上更方便。
中俄军事合作迈上新台阶
从2005年中俄首次“和平使命”演习至今,两军合作逐步升级,相互间的信赖程度也提升到新水平。韩旭东称,中俄2005年军演只是战术层面的演习,2007年军演则是有重点课目的演习,而今年参演人数虽然不及2007年,但却是战役级别的演习,由此可见双方军事合作层级不断提高。
事实上,像演习这样的高层次军事交往对中俄两军战斗力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据俄罗斯《起飞》杂志报道,在“和平使命-2007”演习中,中方特意带来俄制米-17直升机和国产直-9武装直升机,虚心向俄军求教,因为俄军曾在阿富汗和车臣战场上获得过直升机作战的丰富经验。另外,中国空降兵在与俄罗斯空降兵合练过程中,对俄最新式的六伞制空投系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进而对自己的四伞式空投系统做出改进。同样,在2007年的联合演习中,俄方对中方带来的100毫米口径轮式突击炮很感兴趣,认为它非常适合反恐作战。相信在今年的联合演习中,双方能从对方学习到更多东西。
韩旭东称,中俄两国联合军事演习今后会朝常态化方向发展,这是由两国面临共同的外部军事压力决定的。今后两国之间军事学者的互相交流以及小规模军事训练交流会增加,这样的选择符合两国彼此的战略需要。
相关链接:
责编:温汉卿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