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在北京与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重启军事磋商被认为是中美军事关系重回正轨的标志,但是在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奥巴马任内,中美双方仍面临朝核危机、海上对峙和对台军售等诸多棘手问题
本刊记者/于晓东
6月23~24日,中美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和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共同参与的两国第十次国防部副部长级防务磋商。
与此前很多媒体期待的不同,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具体的协议和成果。会谈的过程也不像美国政府此前高调宣传的那样重点讨论朝鲜问题,更多的是各自阐述了在不同议题中的立场。
中方在会谈中特别重提了美国对台军售对两国关系的敏感性。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评论说“中国没有让朝核问题成为本次磋商的压倒性议题,而是借这个中断两年的磋商场合严厉表达反对美国对台军售的立场。”
对台军售,一枚定时炸弹
中美本次次防长级军事磋商是在今年2月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时宣布重启的。两国上一次军事对话还是在2007年12月。去年10月,在布什卸任前向国会通告了总价值为64.63亿美元的对台出售最新武器的计划之后,中方立即中断了两军的双边对话,以示抗议。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方在会谈重启之际再次进行了正式的外交抗议。对于中方的态度,美国人并不感到意外。就在会谈当日,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就援引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的高级政策分析员丹尼·罗伊的话表示,中方会利用这次军事对话的机会强调美国对台军售会损害中美关系,以期影响奥巴马政府在下次对台军售案中的决策。
实际上,中方的这种表态更多地起到传递明确信息的作用,即中国的核心战略利益不容损害,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没有让步的空间。但是如果期待美国政府在对台军售方面作出180度的转弯则有些不现实。早在年初的亚洲之行中,希拉里就曾明确表示美国将依据《与台湾关系法》,持续协助台湾“防卫”,并出售“防卫性”物资给台湾。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张立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国内《与台湾关系法》的框架下,对台军售已经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牵扯到国会和五角大楼等各方的利益,奥巴马政府不会也无法采取断然措施。
在过去的中美防务外交中,中国至少有两次因为涉台问题而中断了与美国的军事交流(1995年克林顿政府宣布同意李登辉访美,中美两军交往中断),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中,对台军售仍可能成为中美军事交流关系发展的一枚定时炸弹。
相关链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